據中國砂石協會了解,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表示,到2025年,非油氣礦山數量控制在1000個左右,大中型礦山比例60%。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年開采總量為3.2億噸。
《規劃》提出:
? 統籌劃定27個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集中開采區內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60個左右,產能17500萬噸/年,就近保障城市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承擔區域聯動促進供需平衡的調節器和穩定器作用。
? 集中開采區外設置大型骨干礦山40個左右,產能5500萬噸/年,重點承擔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兼顧供需平衡調配保障功能。集中開采區外設置中小型礦山260個左右,產能9000萬噸/年,就近保障鄉村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 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立相對獨立、相互補充的建筑砂石供需平衡網絡。區域內以自求平衡為主,缺口部分就近調配。主城都市區需求量約13000萬噸/年,規劃產能128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9000萬噸/年,其余4000萬噸由萬州茨竹、武隆和順、豐都包鸞、豐都興義、石柱萬朝等集中開采區保障。
?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需求量約5700萬噸/年,規劃產能118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8100萬噸/年。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需求量約2400萬噸/年,規劃產能74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4000萬噸/年。
近年來,長江中游和下游的湖北、江西、安徽等市場不斷投放一大批砂石礦權,市場競爭已經十分激烈,部分加工企業已經舉步維艱。重慶區域一直距離長江中下游市場較遠,砂石向下游輸運量相對有限,但是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落,重慶市規劃的3.2億噸建筑石料必然將有一部分沖擊長江中下游市場,加上中下游市場現有的產能已經出現過剩,預計未來長江砂石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也可能會是“慘烈”!
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重慶市礦產資源分帶明顯,分布相對較集中,城口縣、秀山縣的錳,黔江區、南川區、武隆區的鋁土礦,大足區、銅梁區的鍶,城口縣的毒重石資源豐富。石灰巖、砂巖、頁巖等建材類礦產資源分布廣泛,是生產機制砂石、水泥的重要原材料,為工程建設提供了最基礎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共有916個采礦權。其中,天然氣、頁巖氣采礦權38個,年產量分別為52億立方米、80億立方米;非油氣采礦權878個,大中型礦山占比46%,年采掘礦石量近3億噸,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必不可缺的能源資源保障。
重慶市肩負黨中央、國務院賦予的重大使命,新型城鎮化、新型基礎設施和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對建筑砂石等建筑材料需求將維持在高位運行。要依據資源稟賦、開發利用等情況,科學劃定重點勘查區、重點開采區和集中開采區。加大石灰巖等優勢礦產勘查開發力度。
重慶市建筑石料用灰巖資源賦存豐富,開采技術條件好,用于生產建筑用的碎石、機制砂,為工程建設提供最基礎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可持續優化布局,有序投放采礦權,常態化開展監測統計,提高保供穩價能力。
建筑用砂巖資源豐富,分布廣泛,用途多樣,需求量大。可科學優化礦山布局,適當提高開采總量,保障資源需求,服務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
01規劃目標
到2025年,統籌資源安全和生態安全,基本建成安全、綠色、高效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礦產資源保障能力和供給質量、綜合效益穩步提升,礦區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綠色發展新格局。
1.礦產資源保障基礎更加堅實。完成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資源調查評價。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10—15處,推動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取得新進展。
2.礦產資源保供能力更加有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持續優化,規模化、集約化開采水平不斷提升。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向集中開采區聚集,建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礦山,建筑砂石市場供需基本平衡。
3.礦產資源綠色轉型發展更加深入。全面推進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礦山礦容礦貌得到顯著改觀提升。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調查評估,推廣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先進技術,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多部門協同力度持續增強,礦山安全生產、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和礦區生態修復能力水平穩步提升,將礦產資源開采對生態環境的擾動影響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實現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企業管理規范化和礦區社區和諧化。
4.礦產資源管理治理體系更加規范。深入推進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涵蓋規劃、儲量、礦業權、地質資料的礦產資源管理制度和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完善。完善礦產資源規劃計劃管控、礦業權競爭性出讓以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機制,在源頭準入、過程嚴管、后果嚴懲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凸顯。砂石土礦“凈礦”出讓取得重大進展,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02總體布局
(一)強化礦產資源安全保障。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在空間布局、勘查開發方向、準入要求、總量調控、結構調整等方面加強引導,提高資源安全供應能力和開發利用水平,保障產業發展需求。
(二)優化勘查開發利用區域布局。穩住巴南區建筑用砂石供應能力。引導涪陵區、合川區、永川區、南川區、綦江區、銅梁區、萬盛經開區等地的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用砂巖等建材類礦產開發做優做精,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下游加工產業融合發展。依托優勢石灰巖資源和長江黃金水道,支持梁平區、豐都縣、忠縣、巫山縣等地提高機制砂石和水泥原料礦產開發利用水平。
03建筑石料資源
1.提高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開發利用水平。健全完善就近保障、區域聯動、安全環保、集約發展的建筑用砂石土開發利用格局,充分發揮集中開采區、分散大型骨干礦山、中小型礦山的多層次保障作用。統籌劃定27個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集中開采區內采礦權總數控制在160個左右,產能17500萬噸/年,就近保障城市建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承擔區域聯動促進供需平衡的調節器和穩定器作用。集中開采區外設置大型骨干礦山40個左右,產能5500萬噸/年,重點承擔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兼顧供需平衡調配保障功能。集中開采區外設置中小型礦山260個左右,產能9000萬噸/年,就近保障鄉村建設的砂石資源需求,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
主城新區(10個):涪陵珍溪集中開采區,合川雙鳳—獅灘集中開采區,合川觀音壩集中開采區,永川紅爐集中開采區,南川南平集中開采區,綦江安穩集中開采區,綦江石壕集中開采區,大足萬古集中開采區,銅梁蒲呂集中開采區,璧山福祿—銅梁華興集中開采區。
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12個):萬州走馬—茨竹集中開采區,開州洪巖溝—圖草坪集中開采區,梁平蟠龍集中開采區,豐都包鸞集中開采區,豐都興義集中開采區,墊江箐口集中開采區,忠縣石子集中開采區,奉節長凼集中開采區,奉節鶴峰集中開采區,奉節安坪集中開采區,巫山三溪集中開采區,巫山培石集中開采區。
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5個):黔江蓬東集中開采區,武隆和順集中開采區,石柱萬朝集中開采區,石柱西沱集中開采區,石柱王家集中開采區。
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建立相對獨立、相互補充的建筑砂石供需平衡網絡。區域內以自求平衡為主,缺口部分就近調配。主城都市區需求量約13000萬噸/年,規劃產能128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9000萬噸/年,其余4000萬噸由萬州茨竹、武隆和順、豐都包鸞、豐都興義、石柱萬朝等集中開采區保障。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需求量約5700萬噸/年,規劃產能118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8100萬噸/年。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需求量約2400萬噸/年,規劃產能7400萬噸/年,預計產量約4000萬噸/年。
完善砂石供應體系,建立布局科學、產業鏈協同發展、供需基本平衡的砂石保障體系。引導和鼓勵大中型礦山向集中開采區內集中,開采總量調控指標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向集中開采區內礦山配置,優先保障集中開采區內新建、改擴建大中型礦山合理用礦、用地、用林等需求。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以設置大型、超大型礦山為主,建設大型砂石生產基地,推進砂石生產規模化、集約化,提升產業集中度。支持砂石企業向下游延伸產業鏈,發揮集聚效應,減少全產業鏈二次物流量。在符合安全、生態環保要求的前提下,鼓勵和支持綜合利用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資源,鼓勵利用固廢資源制造再生砂石。開展有特殊要求的外購砂石資源需求調查,依靠科技進步,尋找替代資源。
堅持總量控制、保障需求的原則,區縣按照一定的輻射區域、運輸半徑,統籌考慮石灰巖、砂巖、頁巖等建材類礦產集中開采、綜合利用,在27個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基礎上劃定本級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引導資源集約化、規模化開發利用。明確集中開采區內主要礦種,明確礦業權投放總量、開采總量、最低開采規模、生態保護修復等準入要求。形成“礦山資源開發+園區產品加工”的產業發展模式。統籌各類石灰巖開發布局,綜合保障區域砂石供應。引導支持優質石灰巖資源高效利用。
大力提高礦產資源規模化開采水平,從源頭嚴控礦山最低生產規模準入。落實礦山最低生產規模準入要求,嚴禁新設低于最低準入要求的礦山。除符合有關規定外,嚴格控制新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嚴格限制不具備擴能條件的已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擴大范圍增劃資源。
專欄9 ?部分礦種礦山最低生產規模準入要求
合理控制石灰巖礦山生產規模下限和上限,引導支持石灰巖礦山規模化開采、集約化利用、生態化發展,有力有效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對砂石資源的剛性需求。按照主城都市區、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等3個區域,區分新設、已設采礦權整合擴能或者增劃資源等2種類型,充分考慮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偏遠地區量小但不可或缺的民生需求,科學設置石灰巖礦山生產規模準入條件。
專欄10 ?水泥用、建筑石料用灰巖及磚瓦用頁巖分區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準入要求(新設/整合擴能或增劃資源)
列入市級以上重點項目清單的開采加工一體化項目,其位于市級劃定集中開采區內的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或者大型水泥企業的石灰巖資源保障礦山,具備資源條件、符合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支持礦山向超大型規模化發展。建設超大型石灰巖礦山,應當具備“廊道”“廊道+水運”或者“廊道+鐵路”等條件,可以實現安全、環保、快速集散。超大型石灰巖礦山具體設計生產規模,按照石灰巖礦山設計規范,結合礦區環境承載力、儲量規模、集散能力、技術經濟等論證確定。